在台北的友人如是分享讀書會中的片段故事:
「『南投的小朋友,營養午餐都會吃完; 北縣的小朋友,就不是這樣。』 一般人第一時間聽到這種訊息的反應,會覺得「北部人經濟比較好,小孩比較嬌生慣養,所以比較不惜福」, 或是「父母太寵、老師魄力不夠」之類的。所以,即使是北部人,聽到這種訊息,也只是批評這就是富裕的罪惡。」
阿瑜我看這件事情啊
看到了「人性」
人似乎常用以訛傳訛的意識在做回應(這是一種習性)
我的好友說:「......討論問題的時候,就現象面去批評,不是很有建設性......。」
所以
此文結論
每個人在當下不要急著做回應
免得習性作祟
如果再多思考幾分鐘
應該就會有不同的答案了
標籤
english learning
(23)
english teaching
(18)
bookstore
(8)
movie
(6)
課程
(4)
電影
(4)
READING
(3)
personal reflection
(3)
AID summer English camp
(2)
math class
(2)
student
(2)
人師改造計畫
(2)
閱讀
(2)
閱讀 家庭教育
(2)
領導
(2)
building
(1)
chant
(1)
curriculum
(1)
school imagination
(1)
speech
(1)
storybook
(1)
team
(1)
trip
(1)
water
(1)
we
(1)
we b1-7
(1)
乖乖做功課
(1)
人際關係,友情
(1)
做功課
(1)
做為研究者
(1)
功課
(1)
博班
(1)
反省
(1)
哲學
(1)
孩子寫功課
(1)
學生
(1)
學生孩子
(1)
安親班
(1)
家事
(1)
家庭教育
(1)
家長,家庭教育,社會教育
(1)
小河
(1)
思考
(1)
意識
(1)
我
(1)
批判理論
(1)
教師
(1)
教師+研究
(1)
教師情緒
(1)
教養發現
(1)
生活
(1)
畫畫
(1)
研究興趣
(1)
第一步
(1)
給孩子禮物
(1)
美景
(1)
考試
(1)
職務 英譯
(1)
規矩
(1)
課程傳記、課程史
(1)
課程,教師
(1)
課程,課程美學,教學,教師
(1)
論文
(1)
論語
(1)
讀書 轉變 我
(1)
運動
(1)
運動會
(1)
閱讀 讀書 看書
(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