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瑜認為的「課程」是什麼呢?課程是教育政策決定機構、社會文化、家庭、學校行政與教師的共同「合作」而出的產物,讓學生所經驗到的一切,或是顯明化,或是潛藏化,或是良善的,或是醜惡的,皆將成為學生生命的一部分,影響其在生命中所做的決定。故教育工作者實在不可輕忽與學生相處或是自己獨處時的任何一時一刻或是一言一行。
閱讀 蔡文山(2004)。教師課程決定歷程之研究--以國中社會學習領域為例。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課程與教學研究之發展與前瞻(頁201-233)。台北市:高等教育。
標籤
english learning
(23)
english teaching
(18)
bookstore
(8)
movie
(6)
課程
(4)
電影
(4)
READING
(3)
personal reflection
(3)
AID summer English camp
(2)
math class
(2)
student
(2)
人師改造計畫
(2)
閱讀
(2)
閱讀 家庭教育
(2)
領導
(2)
building
(1)
chant
(1)
curriculum
(1)
school imagination
(1)
speech
(1)
storybook
(1)
team
(1)
trip
(1)
water
(1)
we
(1)
we b1-7
(1)
乖乖做功課
(1)
人際關係,友情
(1)
做功課
(1)
做為研究者
(1)
功課
(1)
博班
(1)
反省
(1)
哲學
(1)
孩子寫功課
(1)
學生
(1)
學生孩子
(1)
安親班
(1)
家事
(1)
家庭教育
(1)
家長,家庭教育,社會教育
(1)
小河
(1)
思考
(1)
意識
(1)
我
(1)
批判理論
(1)
教師
(1)
教師+研究
(1)
教師情緒
(1)
教養發現
(1)
生活
(1)
畫畫
(1)
研究興趣
(1)
第一步
(1)
給孩子禮物
(1)
美景
(1)
考試
(1)
職務 英譯
(1)
規矩
(1)
課程傳記、課程史
(1)
課程,教師
(1)
課程,課程美學,教學,教師
(1)
論文
(1)
論語
(1)
讀書 轉變 我
(1)
運動
(1)
運動會
(1)
閱讀 讀書 看書
(1)
2010年2月12日 星期五
電影「和豬豬一起上課的日子」
一部改編自真實故事的電影
剛就任的老師接帶畢業班,
提議在這一年養一隻小豬,
等小豬長大就把她吃掉!
但在畢業前夕,
學生們對於吃與不吃引起熱烈的爭辯,
從而探討生命的議題。
以上文字2/13,2010 引自http://www.wretch.cc/blog/popu217/15912613
介紹我看這部電影的是好友 晴
剛就任的老師接帶畢業班,
提議在這一年養一隻小豬,
等小豬長大就把她吃掉!
但在畢業前夕,
學生們對於吃與不吃引起熱烈的爭辯,
從而探討生命的議題。
以上文字2/13,2010 引自http://www.wretch.cc/blog/popu217/15912613
介紹我看這部電影的是好友 晴
以訛傳訛的意識
在台北的友人如是分享讀書會中的片段故事:
「『南投的小朋友,營養午餐都會吃完; 北縣的小朋友,就不是這樣。』 一般人第一時間聽到這種訊息的反應,會覺得「北部人經濟比較好,小孩比較嬌生慣養,所以比較不惜福」, 或是「父母太寵、老師魄力不夠」之類的。所以,即使是北部人,聽到這種訊息,也只是批評這就是富裕的罪惡。」
阿瑜我看這件事情啊
看到了「人性」
人似乎常用以訛傳訛的意識在做回應(這是一種習性)
我的好友說:「......討論問題的時候,就現象面去批評,不是很有建設性......。」
所以
此文結論
每個人在當下不要急著做回應
免得習性作祟
如果再多思考幾分鐘
應該就會有不同的答案了
「『南投的小朋友,營養午餐都會吃完; 北縣的小朋友,就不是這樣。』 一般人第一時間聽到這種訊息的反應,會覺得「北部人經濟比較好,小孩比較嬌生慣養,所以比較不惜福」, 或是「父母太寵、老師魄力不夠」之類的。所以,即使是北部人,聽到這種訊息,也只是批評這就是富裕的罪惡。」
阿瑜我看這件事情啊
看到了「人性」
人似乎常用以訛傳訛的意識在做回應(這是一種習性)
我的好友說:「......討論問題的時候,就現象面去批評,不是很有建設性......。」
所以
此文結論
每個人在當下不要急著做回應
免得習性作祟
如果再多思考幾分鐘
應該就會有不同的答案了
2010年2月9日 星期二
訂閱:
文章 (Atom)